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出镜
付铁军:用匠心精神对待每一起案件
作者:孙浩淼  发布时间:2023-12-18 16:42:45 打印 字号: | |

打开付铁军办公室的门,办公桌上满是各种法律书籍,淡淡的墨香弥漫在午后的阳光中,还有大大小小的文件盒,把过去和现在连缀在一起。问起办案有何“秘诀”,他说,手中的案件就是他的生活的全部,要报以匠心精神,认真完成每一次“打磨”,好的作品终会诞生。


“这家买车感觉自己吃了亏,那家受伤了要求赔偿,咱都得给他们解决。”付铁军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比较杂。”

一天,外出买菜的肖先生正准备回家做饭,却发现自家厨房的吊柜正向外哗哗流水,物业认定是楼上2层至11层下水管道堵塞所致。肖先生一家无法正常生活,全家上阵清理污水,苦不堪言。看着被水泡过的橱柜与厨具,楼上住户们都不承认是自家的责任。无奈之下,肖先生将楼上全部住户诉至法院,提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

受理案件后,业主们怕麻烦缠身,不愿配合法院现场勘验。为消除大家顾虑,付铁军法官逐一登门拜访楼上住户,向大家说明,“在这类案件中,成为被告不代表一定会承担责任,勘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与漏水无关的业主摘出来。”

了解情况后,出于维护邻里和谐,付铁军没有囿于判决结案的固定思维方式,而是别出心裁地拟了一封真挚的信,发给了业主们。信中写道“考虑大家来回往返法院疲于奔波,也为业主间能够和谐相处,我们决定突破传统法院判决定案的模式,与各位业主以信函的方式沟通,力争达到各位不出单元门就能和谐解决的良好效果……”收到这封言辞恳切的信后,业主群内讨论热烈,大家从抵触、到理解、最后纷纷配合,这起案件在两天内便完成了赔偿,一封信解决了这场邻里间的风波。

有人认为,法官就应该坐堂审案,而不是“和稀泥”。但付铁军却认为,能动司法,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立足当下,探索与更新办案理念。就审判工作本身来说,办结一个案子很容易,但要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仍需要多听、多想、多干。从复杂的现实情况中发现矛盾在哪、利益纠葛在哪,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对症下药。

付铁军创新办案理念的具体实践还远不止于此。他所在部门牵头密云法院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密云法院繁简分流实施细则》及配套细则,总结出“三个突出”工作法,受到上级领导的批示与肯定。

付铁军自小在农村长大。对乡亲们,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深情。谈起付铁军,助理何婷说:“师傅总说,老百姓走到法庭上,心里那种难,是我们体会不到的。”

在一起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小张出资百万给父母建房改善居住环境,却因未付清工程款被李某诉至法院。谈及此事,小张委屈的说道:“修建这个房屋,我花了自己半辈子的积蓄,现在房屋墙体出现裂缝,这么大的质量问题,我怎么能结算?”同时提出反诉。

而李某也表示:“工程款已经拖了几个月,我手下十余名工人,正等着结付剩余工程款,不然他们就快连饭都吃不起了,我自己也垫不上这么多钱,实在没办法,我不能对不起这些工人啊!”

付铁军当即表示暂停庭审,现场勘验后继续开庭。到达涉案房屋,按照惯例应进行工程质量、维修方案等多个鉴定,但鉴定费用已超过未付的工程款与修复房屋的款项之和,如果双方坚持起诉和反诉,将给双方造成严重诉累,最终两败俱伤。

一方面是小张对父母的一片孝心,另一方面是李某手下等着拿钱生活的工人,如何“破局”?怎么能保护双方权益不受损害,圆满的解决他们的矛盾?

付铁军随即向工程相关专业人员打去视频电话询问情况,专业人员表示,这间房屋为钢混结构,混凝土起到抗压作用,钢筋起到拉伸作用。浇筑后,一压一拉可能会产生裂纹,小张家的墙面裂纹不深,通过粉刷修复即可,不会对安全造成影响。付铁军听后当场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工作。通过向双方诉说情理,原本争执不下的两人最终达成调解,小张在扣除自行修复工程质量问题的款项后将未付的工程款当场付给了李某。

谈及此事时,书记员李安康记忆犹新。“李某在我们走后发来感谢短信,坚持要给付法官送来锦旗。这样处理,在保护当事人双方权益的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巧妙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了纠纷,让对簿公堂的俩人最终握手言和。”

“感谢您耐心的说理和调解,我想,大家对法院的信任,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您一样的法官。”李某握着付铁军的手说到。

法官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但这样的温馨时刻,时有穿插。得到这样的信任,付铁军所做的,比“机械”地解决当事人的诉求,还要多的多。

付铁军不太擅长表达,比起高谈阔论,他更喜欢默默完成手中的活。每一次翻阅卷宗、批阅判决,他都一丝不苟,经常拿着笔,给助理逐字修改判决。

“首先是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要有恒心、要坚持:做任何事都是要这样。”

30余年,付铁军历经高岭法庭、城关法庭、双井法庭、巨各庄法庭、立案速裁庭等多个部门,这些基层工作经历更让他明白,在工作中精进,于毫末处耕耘,是朴素却最有力的处世守则。

回忆起自己刚刚成为法官时,付铁军说:“刚开始做这份工作的时候,能力也曾遭受质疑。年轻嘛,很多人都会不太信任,怀疑你能力行不行?我的处理办法就是:实实在在、一是一、二是二地去做。处理好每一位当事人的诉求,用匠心精神对待自己手中的案件,大家会改变原有的看法,时间会见证人心。”

而正如付铁军所言,在密云法院37年的时间,也见证了他的坚韧与恒心,作为院内不多的民事三高法官,付铁军的人品与能力早已有口皆碑;而年轻人们在遇到问题时去找他求助,也成为了一种依赖和习惯。如果说“找一份工作”是他选择法院的初衷,那么37年的认真与踏实,让他将这份“普通”织成岁月的礼物。

未来,付铁军将继续用公正司法的力量守护着一方百姓,对他来说,既是坚持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法律事业,也是无需多言的责任。而在大家心目中,那个常年穿梭在法庭勤恳忙碌的身影,也成为了院里的别样的“风景”,令人心安。

与付铁军相谈十几分钟的功夫,又有几位当事人打来了电话,付铁军拿起手边的钢笔,夹着电话,将问题逐一记录下来。他又投入到工作中,为了心中的“作品”,不断打磨和完善,与更多志同心合的人民法官一起,在法治建设的进程上前行,不断积蓄温暖和光亮汇成壮观绚丽的烟火,照亮法治的天空。



 

责任编辑:李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