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星一周为一纪。转眼间,来到密云已经12年有余了。这片位于燕山山脉南麓、华北平原北缘的土地,有康熙皇帝笔下“乱峰回合古檀州,白水云根一道流”的雄浑气魄,有欧阳修诗中“古关衰柳聚寒鸦,驻马城头日欲斜”的苍茫意境,更少不得历代文人墨客倾情描绘的风光旖旎。我虽非生长于斯,却盘根于此,沐春风浴夏雨摘秋实赏冬雪。时光如风,吹开岁月的幕布,在我面前映出这片土地真实而壮美的容颜。
流水浮云,星垂山野,映出的是密云秀丽的风貌与灵动的气质。自古北口入境的潮河,与自龙门口入境的白河,各自蜿蜒迤逦于山岭峡谷之间,于十里堡镇河槽村汇合后始称潮白河。两河各行其道,历经万千年斗转星移、地貌变迁,汇于一统,渐成水运要道。至明建都北京,为漕运供应驻防密云官兵粮草,官家再度疏导河道引白壮潮,将两河交汇点上提至河漕村至今。今天的潮白河虽已没有了漕运的功能,却成为居民休闲健身、郊野怡情的好去处,伴随河水流淌的是这座城的灵气。沿河处水光潋滟,芳草依依,可得“鸟语云中树,山色翠为屏”的意境。矗立在河畔奥林匹克公园南端的“密之水”雕塑,传递着城市青山不老、绿水长存的生态理念。
古城遗址,碑碣石刻,映出的是密云绵久的历史与沉香的底蕴。2022年初,我按照院里调整来到西田各庄人民法庭办公,距离法庭不足5公里处有处村落叫统军庄。今天的统军庄是密云三百三十多个行政村中的普通一员,然而,回到两千多年以前的公元前238年,燕国大将秦开从东胡手中收复了密云地区后,在今统军庄村南设郡,因其位于渔水(即白河)之阳,故称渔阳,这是密云文字记载最早的行政建制。全区古城遗址中,时间最为悠久的当属位于今燕落村的共工城,这水甘土厚、物富民丰的密云第一大村,数千年前便成为先民聚居的场所,有史记载,舜请“流共工于幽州”,“在檀州燕乐县界”。而今,密云水库烟波浩渺,那与石匣古城、骠骑古堡比肩的曾经的辉煌,引人无限回望与遐想。
雄关要隘,京师锁钥,映出的是密云铮铮的铁骨与顽强的品格。古北重镇,燕京门户,是华北平原通往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交通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史记载的大小战事有130余次。明代文人许倓诗曰“古北关前月似霜,石塘岭下塞云黄。鸣茄夜半边声起,不是征夫亦断肠。”,将我的思绪带回那烽火连天的苦寒岁月。这古时的边关重镇,是今天的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许多国民党爱国官兵抗击日寇而长眠于此。阵亡将士公墓、保卫战纪念碑、帽儿山七勇士纪念碑,时刻警醒现世中华儿女铭记这火与血的历史,铭记仁人志士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铜墙铁壁。古北长城固然形胜,有战士舍生忘死之精神方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国人长城永固,华夏江山万年。
燕山明珠,水润京华,映出的是密云奉献的品质与博大的胸怀。为治理河道泛滥,新中国第三个五年计划将修建密云水库列入其中。周总理于1958年亲自勘察确定坝址,历时2年建成此华北地区最大水库,为燕山嵌入一颗明珠。今天,密云水库已成为首都生活、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地。60多年前,密云人民为修建水库贡献了24万亩耕地,近6万人搬离家园;60多年来,密云人民为保水质、保生态,不断探索保水富民强区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给水库建设者、守护者的回信中说,“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众志成城,戮力同心”的团结精神,“我将无我,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构成了一代又一代密云人赓续传承的水库精神。
山苍水白,天际生云。漫步在已汩汩流淌数千年的潮白河畔,我膜拜自然,惊叹其鬼斧神工造出江山如画;我与先贤神交,慨叹这京畿一隅的沧桑变换;我向烈士致敬,赞叹其崇高品质、无畏死生;我亦愿随前人脚步,在这片瑰丽的土地上用时间与生命留下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