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出镜
密法先锋榜丨张福军团队——公心办案担正义 速调快审解民忧
作者:林帅  发布时间:2022-09-27 15:57:52 打印 字号: | |

张福军速裁审判团队组建于2016年10月,承办密云法院通过速裁方式审理的传统民、商事案件。团队现由员额法官张福军、书记员陶海新,法官助理林帅,人民调解员邢瑞玲、姜楠、张红匣组成。在张福军法官的带领下,他们坚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高效司法,审判质效一直位居全院前列。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授予“优秀调解速裁团队”等多项荣誉称号。


1+1+1>3,带领团队共同成长


员额法官张福军自2011年以来,先后在太师屯法庭、立案一庭、立案二庭担任审判员,承办民事案件,有丰富的审判经验。作为团队核心,如何带领团队,是对主审法官的考验,张福军法官坚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注重团队建设,重视团队成长,充分调动起全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动性。

由于人事调动,张福军法官团队人员几经变更,但变动的是姓名,不变的是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他的团队中,法官负责整体把控、统一指挥,助理负责承上启下、协调各方,书记员负责开庭记录、整理案卷,不仅分工明确,而且互为支援,每个人都开足马力、迎难而上,人人都是“先锋队”、各个都是“全能兵”。在这种团结互助、共同奋进的愉快氛围中,每一个人都能全身心地投入,不计较得失,真正发挥出了1+1+1>3的效果。

尤其是今年人员调整后,在张福军法官的带领下,每个人都能快速适应角色,在数量繁多的案件中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她们不是法官,但每一起案件的公正审理都凝聚着她们的汗水。这种不分彼此、同心向前的团队精神,成为他们不断取得佳绩的不竭动力。

倾心调解,传递司法温情温度


工作多年,张福军法官常说,有些案子“宜解宜调不宜判,判决终归是冷冰冰的,不仅要解开当事人的“法结”,更要解开当事人的“心结”。

在一起赡养纠纷案件中,十七年前女儿不顾父母反对,跟邻村人走了,父亲强制扣留户口本导致女儿无法结婚,无法办理农村合作医疗,无法享受村里集体产权、林权制度改革分红,双方僵持不下。

十七年间,女儿有亲不得认、有家不能回,老父亲有女不得见、年老无人养。如果仅按照程序判决结案,很难挽回双方的亲情,张福军法官团队下定决心,就算磨破了嘴皮子,也要把双方思想工作做透,让这对父女从心灵上团聚。审判团队多次登门入户,找老父亲和女儿唠家常、谈心事、解难题,尽心做好亲情疏导工作,详细解释有关赡养的法律规定。

通过一周的不断奔波,老汉和女儿终于放下芥蒂,这场阻断父女亲情十七年纠葛得以化解,这对父女终于消除隔阂、相拥而泣。临别时,他们都拉着张福军法官的手,流着眼泪说不出话来。

张福军法官团队纾结解症、情法交融、亲友和善,让当事人感受到和风细雨般的温暖,传递给当事人法律的温情与温度。


调判结合,聚焦效率化解纠纷


速裁,顾名思义就是要快,速度快、效率高,高效化解纠纷是速裁法官的首要目标。对调解未果,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张福军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原则,快审快结,绝不让当事人多等一天。

针对密云法院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人口分散的特点,张福军法官带领团队开创了“即时调解、即时裁判、即时送达”的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速裁团队的工作效率。

尽管速裁案件大多是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简单案件,但不管多小的案件,张福军法官团队每一个人都认真把好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摸索简便快捷的速裁审判模式,以高效的审判速度,快捷的审判流程,实现短期结案、高效审判的社会效果,让每一个当事人在案件审理中既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又能感受到司法效率,做到桩桩公正,件件严明。

张福军法官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带领他的速裁团队通过分工协作、及时沟通、提前介入等方法,指导团队成员完成审判流程的节点管理,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不仅注重高效完成调解工作,还注重提升调解协议的主动履行力。

在一起某村经济合作社拖欠村民甘薯款两年未付的案件中,张福军团队采用要素审判的方式厘清争议焦点,将该批案件设及的货品数量、货款总数等要素案件信息进行汇总,并多次走访该村,向村委会成员释明法律规定,最终成功调解这起群众性纠纷,并督促该村经济合作社及时履行调解协议,切实实现了提高审判质效,实质性解决纠纷的目标。

人民有所呼,司法有所应。近三年,张福军带领着他的团队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守望公平正义,以严谨细致的作风默默耕耘法治事业,用踏实沉稳与坚韧执着的步伐走好审判工作的每一步,不懈努力,扎实进取,结案2400余件。司法为民,公平正义,既是张福军法官团队向人民承诺的铮铮誓言,也是每一位司法工作者的拳拳初心。


 
责任编辑:新闻舆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