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实务 > 调研成果
密云法院积极构建“三型”诉讼工作机制 强化老年人权益保护
作者:张志国  发布时间:2022-09-27 15:34:37 打印 字号: | |

“老马我们来看望看望你,最近身体怎么样,年纪大了要多保重身体啊。”日前,密云法院巨各庄法庭负责人在对当事人进行判后回访中说道。

“感谢法院同志还一直惦念我这个老头子,还给我送来牛奶、水果,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现在身体挺好的,感谢法院。”老马激动地说道。老马已年过七旬,至今未婚,无儿无女,孤寡无依,多年前与侄子签订了遗赠抚养协议,后因对方履行协议不充分,老马起诉至法院要求解除遗赠抚养关系。考虑到遗赠抚养协议履行的长期性、持续性和老人未来生活,一审判决驳回了老马诉讼请求。同时,要求抚养协议义务人签订保证书,承诺以后对老马进行更加细致的照顾,给予更多关怀,让老马有一个更加体面、幸福的晚年。

老年人权益保护已成为眼下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要求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立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为老年人便利参与诉讼活动提供保障。2022年3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司法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强化老年人权益保障司法保障,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今年以来,密云法院针对辖区老年人口占比达到21%的实际,推出适老型、精准型、多元型老年人权益保护机制,坚持为老年人权益保护搭建“暖心桥”。


01 构建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 填平“数字鸿沟”

注重线上审判的宣传指导。制作微视频演示线上诉讼操作流程,同时在立案窗口设置专人“手把手”向老人讲解实操办法,确保“听得懂、学得会”,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老人少跑腿,不让老人沦为智慧司法的“局外人”,共享改革红利。强化传统司法服务。制作格式起诉状,为不能独立撰写诉状的老年人提供具体指导,今年以来,已累计为年迈多病、腿脚不便的老人开展上门立案、代书诉状200余次,让老年诉讼群众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增设老年版“周末法庭”“夜间法庭”。在方便诉讼的同时,让子女相伴参与诉讼,打消老年人独自参与诉讼的顾虑,真正让老年人“听得清、说得明”,已累计开展100余场次。一位年过80的当事人在庭上说道,感谢法院的贴心考虑,孩子在身边,我放心多了,谢谢法官。


02 健全精准型涉老审判机制 提升审判质效

组建涉老速裁审判团队。主动识别涉老案件,优先办理,充分发挥速裁“前哨先锋官”作用,平均审理时长缩短为15.8天。组建特色家事法庭。制作家事温馨提示函,在赡养、继承案件中提示义务人尊老、爱老、敬老。协调化解涉八旬老人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帮助追回口粮田,本案得到中央电视台《乡理乡亲》栏目报道。成立涉老案件执行快速反应团队。加大涉老案件的执行力度,今年以来已发放涉老案件金额两千余万元,真正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涉诉困难老人的司法救助,2021年以来共向12名生活困难的老年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90.11万元,解决其燃眉之急。协调区医院对一名因交通事故致残的老年当事人进行医疗会诊,促进短期救助和长效救助的有机结合,当事人当场落泪,紧握到访人员紧紧不肯放手。


03 加强多元型互通互联机制 凝聚保护合力

加强与基层组织的合作。依托全区“村村响”大喇叭进行预防老年人诈骗等普法宣传4场,实现“看法”到“听法”,解决老年人阅读障碍,有效填补农村“法治洼地”。构建“法院+”反家暴工作格局。联合公安、妇联、镇街,共同为老年人提供司法保护,已累计为老年人签发6份人身安全保护令,为老年人安全撑起“保护伞”。与辖区福利性养老机构共建“幸福晚年法律援助驿站”。为老人提供法律援助、上门立案、调解等法律服务,已累计开展专场法律咨询4次,成功调处10余起涉老案件,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责任编辑:新闻舆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