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法院调研发现,近年来加大普法宣传特别是“以案释法”工作力度已成为代表委员逢会必提的建议。为此,该院与相关代表进行了沟通,并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该院面向基层群众开展的“以案释法”工作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以案释法”的内容缺乏针对性。“以案释法”所选编的案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法律适用方面有争议的案例,另一种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案例。这些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大多系对法律规则的探讨,专业性较强,与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虽有关联,但往往并非基层群众所关心关注的重点。
二是“以案释法”的形式有局限。目前比较受基层群众欢迎的“以案释法”形式主要是现场释法,即邀请群众走进法庭旁听庭审或由法官进入乡村或社区进行巡回审判,但受制于旁听场所或者巡回审判的次数不多等因素,辐射面和影响力会受到限制。
三是“以案释法”的效果缺少跟踪。调研中有代表反映,辖区某村因为一次赡养案件的巡回审判十年内未再发生赡养纠纷。但这些情况往往来自于代表委员的反馈,法院自身对“以案释法”在相关辖区所取得的实际社会效果未进行及时地跟踪和考察。
四是“以案释法”的机制尚不健全。实践中面向基层群众的“以案释法”主要基于个案审判工作或宣传工作需要,随机选取个别典型案例进行,并未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在相关工作流程、工作方式等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尚未进入常态化运行模式。
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升面向基层群众的“以案释法”工作成效,该院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强化“以案释法”工作的针对性,加大对基层群众“以案释法”需求的调研力度,深入了解和收集辖区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法律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选编案例进行释法,努力满足辖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司法需求。
二是不断丰富“以案释法”形式,深入推进庭审公开工作,协调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将中国庭审直播网等案例资源与辖区乡镇法律服务站进行网络对接,便于辖区群众更加方便地观看法院实时庭审直播。
三是探索建立“以案释法”效果跟踪反馈机制。对于“以案释法”特别是巡回审判、旁听庭审等工作开展之后在纠纷预防、社会风气转变等方面的社会效果予以密切关注,并据此明确下一步“以案释法”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四是探索建立“以案释法”长效工作机制。根据法院工作及辖区实际,制定出台“以案释法”具体工作规范,明确受众范围、案例选取、释法形式、责任部门等具体事项,推进“以案释法”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运行。